中元节,民间世俗成为七月半,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。七月是吉祥月、孝亲月,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、酬谢大地的节日,它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,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。

中元节在各地有不同的民俗活动,其根本都是慎终追远、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,是一种感德祖先德文化传统。因各地习俗略有差异,因此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,下面我们就来讲讲中元节有哪些民俗活动吧~
01、放荷花灯
民间认为,上元(元宵节)是人节,中元是鬼节,人为阳,鬼为阴,所有上元张灯在陆地,中原就是在水里了。荷花灯一般是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,将其放入江河湖海之中,任其漂流。放荷花灯的目的是普渡与祈祷,用以对已故亲人的悼念,对现世之人的祝福。
02、祭祀
民间相信,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,所以才有祭祀的习俗。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,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。
03、跳天灯
跳天灯主要是在广西天等县一带流行的习俗。
旧时跳天灯活动多是迎神赛会、驱逐疫鬼之类的迷信活动,村落里的男女老少们,在一块较为平坦的场地上按照主事人的要求,排好有讲究的队形,由一人带头敲打木鱼,其余人手拿燃灯,按节奏有规律地在手持燃灯的人们所排好的队形中穿来跳去,以此来迎神赛会、驱逐疫鬼。
但随着时代的发展,科学的进步现已逐渐发展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。
04、祭祀土地
七月半,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,就是贡品撒进田地,然后烧纸祈福,并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,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,以此保佑粮食大丰收。
05、祈丰收
祈丰收与祭祀土地的蕴意相同,中元节恰逢小秋丰收,民间希望以此形式来祈福田里的庄稼大丰收的美好向往。
在古时候,中元节的晚上又被成为施孤之夜,这天夜里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,并把香枝插于地上,这叫做“布田”(插秧),插得越多越好,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。
06、吃鸭
因鸭在水中游,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,所以全国很多地方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。
中元节除了上面提到的习俗之外,在很多地区还有属于自己特有的民俗活动。中元节的民俗活动不少,其忌讳的东西也很多。
比如忌说鬼字、半夜庆生、床头挂风铃、夜游、非特定场所烧冥纸、忌吃祭品、忌踩冥纸等。但在古时候,七月半是民间的祭祖节,是追怀先人的一个节日,并没有诸多禁忌,这些都是在节日发展演变中后世附会的。
从七月半附带的涵意中体现的是一种信仰,一种文化,一种即古老又现代的追怀先人的传统,七月半本身就是一个很有人情味、慈悲的节日,因此在庆赞中元节时,更多的应该是阐扬怀念先人的孝道以及发扬推己及人、乐善好施的义举。
把知道的教会别人,把得到的给予别人。发布者:嘎嘎嘎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qingvote.net/3366.html